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曲线E代表官僚资本,请问ABCD哪一曲线代表民族资本发展轨迹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
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妓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