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沿海地区某城市的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小题。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总人口(万人) |
35 |
167 |
701 |
0~14岁(%) |
35.27 |
14.63 |
8.5 |
15~64岁(%) |
58.36 |
83.15 |
90.39 |
65岁及以上(%) |
6.37 |
2.22 |
1.11 |
1982年至2000年,该城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总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减少 |
C.人口死亡率上升,老龄化进程延缓 |
D.人口增长率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缓和就业紧张状况 ②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③劳动力数量增加 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
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
C.稻田受旱暑骄阳 | D.落叶遍地球疯狂 |
该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C.南坡较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
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降雨汇流到河口时问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A.西南→东北 | B.西北→东南 |
C.东北→西南 | D.东南→西北 |
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S1 | B.S2 |
C.S3 | D.S4 |
该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
该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差4小时。据此回答问题。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
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A点向东至B点 |
B.从A点向西至B点 |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
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