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 · 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

试回答:
(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2)装置E和F的作用是
(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
吗?为什么?
(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
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
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
C.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
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

(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mol,三氧化硫为mol。
(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用途及性质的探究。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合成氨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3)该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4)该小组同学欲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少量较纯净的碳酸铵溶液设计如下甲乙两方案。
①甲方案: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
乙方案: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合理的方案是:,理由是
②检验产物中有NH4+的方法为
③用氢键表示式写出氨水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甲、乙、丙、丁是由前20号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 → 丙+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若甲为块状固体,丙为可燃性气体,其分子内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则丙的电子式是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CuO,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 若甲是由N和O元素组成的气态物质,呈红棕色。将3.36 g Fe加到一定量丙溶液中,收集到1.12 L气体丁(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甲+乙 → 丙+丁仅表示置换反应,其中:甲丁为单质乙丙为化合物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20 ② 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