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 时间/分 |
液滴移动距离/mm |
10 |
0 |
15 |
32.5 |
20 |
65 |
25 |
100 |
30 |
130 |
35 |
162.5 |
(1)图中 X 处所用的化学药品是_____。10min后软管夹关闭,液滴将向_____方向移动。
(2)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__________mm3/min。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将 X 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 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厌氧呼吸速率,你认为他们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应该增设对照实验,请利用此装置设置一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应选取人体下列哪种细胞做实验 ( )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选用该材料的理由是。
(3)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4)经过(3)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 |
B |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
②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C |
③ |
④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设置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图中自噬体由层磷脂分子构成(不考虑自噬体内的线粒体)。
(2)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4)图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减弱/不变)。
为研究pH对酶活性的效应,将1克切碎的猪肝置于不同的pH的H2O2溶液中,然后记录释放2cm3氧气所需要的时间,计算H2O2酶相对反应速率(10-2·s-1)如下:
H2O2溶液所处的pH |
6 |
7 |
8 |
9 |
10 |
11 |
H2O2酶相对反应速率(10-2·s-1) |
1.0 |
1.3 |
1.8 |
2.2 |
2.0 |
1.4 |
(1)根据题中的数据,请绘制一个坐标曲线图,来表示pH对H2O2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2)根据(1)题的曲线图,推断此猪肝中的H2O2酶的最适pH可能是。
(3)在测定此H2O2酶活性时,将某一溶液pH直接由1升到10的过程中,H2O2酶的活性,原因是。
(4)如何通过实验更准确地推断这种H2O2酶的最适pH,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下图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判定该结构为动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有[ ]([ ]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写文字,下同)而无。
(2)与神经元内突触小泡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能发生翻译过程的细胞器是[ ] 。
(3)若该细胞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则细胞内应含有较多的[ ],与其重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4) 该细胞中含有两层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 ] 。
(5) 若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液对该细胞染色,理论上染成蓝绿色的是[ ](填标号)。
(6) 该细胞不适合作为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材料,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