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对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 B.以供给创造需求 |
|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 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筹备建立新中国 |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
| C.商讨颁布新宪法 | D.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
|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
| 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 |
标语口号不仅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也反映出特定历史阶段的概貌。下图标语应该出现在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武昌地区 |
|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广东地区 |
| C.中共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
| D.刘邓大军挺进的大别山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