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解释加线的字或短语:
(1)岸芷兰 (                    )  (2)春和明(            )
(3)以水沃面(                   )  (4)巴陵胜状(            )
(5)既长,知其世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粗衣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去: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恶:厌恶
D.愿闻教余:我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B.时人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C.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D.若者是:判断动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填空。
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2分 )
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慢同列(轻视)
D.人之如仇敌(疾病)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人读数十卷书
B.之如鸱枭死亦我所
C.小大狱,虽不能察人疾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情如此学自损

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二)(2015年中考浙江丽水卷)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行道之人弗受()
⑵妻妾之奉()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人曰真不知马也
B.又何焉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 也大王 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问其马无亡而入胡

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