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以竹枝词形式描述这一现象的文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19世纪初 | B.鸦片战争后 |
C.20世纪初 | D.改革开放后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
A.颁布《临时约法》 | B.实现国共合作 |
C.提出平均地权 | D.建立同盟会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变法运动影响 |
C.辛亥革命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科技 |
B.日本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发达 |
C.国人认为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
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近代某派别的一些主张和基本活动。据此推断该派别是()
A.洋务派 | B.革命派 |
C.维新派 | D.抵抗派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习西方的技术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倡西学、兴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