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以竹枝词形式描述这一现象的文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19世纪初 | B.鸦片战争后 |
| C.20世纪初 | D.改革开放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
| A.联合国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D.北美自由贸易区 |
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认为:“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帮助”出台了()
| A.马歇尔计划 | B.北大西洋公约 | C.杜鲁门主义 | D.经济互助会 |
下表反映了各强国当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排名,表明了世界工业均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此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860年 |
187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70年 |
| 大不列颠 |
大不列颠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 法国 |
美国 |
大不列颠 |
德国 |
苏联 |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大不列颠 |
日本 |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法国 |
德国 |
A.美国始终处于世界工业领先的地位 B.法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业生产状态
C.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超过英国 D.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跃居世界第二位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某一时期,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宣称“在已婚妇女作为一个阶层的情况下,对她们的工业雇佣是不正常的情况”。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查尔斯·里克特则认为:“让妇女远离车间将解决男人失业的问题,并提高危及国家的低出生率。”这里所说的“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 |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