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
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B.中共八大的召开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
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敌人侵入金陵女子大学,掳去了女人。敌人在街道上一面走一面放枪,街道流着血。……”此描述的场景
①出现于淞沪会战期间
②延续了六周,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
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④在发生及之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逐步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 B.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
【改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
C.租种的诸侯土地 |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