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句中加线词语
①与朋友交而不乎 (        )  ②不知为不知,是也(             )
③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  ④人不知而不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一句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2)乃晖臂曰(3)举手未敢(4)子孙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货其弃于地也
(3) 阡陌交通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乙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
其中最主要的是 (2分)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_____乙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 男有,女有归。 (3)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5)屋舍俨然(6)如外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文段从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解释划线的词。
皆已失期______________愿君召渚在外者_________________
忿恚尉________________刘季乃帛射城上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加点字哪一组与其它组意思不同()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
C.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D.乃不知有汉。

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