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景公使烛邹主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主鸟:主管养鸟。 ②弋:此处指射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景公弋    (       )         ②而之      (       )
使诸侯闻之 (       )         ④以吾君鸟而轻士 (        )
下列句中与“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中“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必得躬历山川 (《治水必躬亲》) B.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你认为选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蚌方出曝②今日不雨③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含义是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山门圮于河②啮沙为坎穴③转转不已④但知其一
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
是 非 木 杮
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

古代生活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一:“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
注:卮,酒杯之类的东西。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复前行,欲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下面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依据文中的描述,概括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
引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第二段中描绘的社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极为相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描写的这个社会。答: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人饮之不足()2引酒且饮之()
翻译下面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答:
请从2段古文中找出两表示人称的古代词。A.B.(1分)
请给第二段古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1)将军既帝室之()(2)保其岩阻()
(3)深入不()(4)庶竭驽钝()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
甲、乙两段文字各自刻画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具体是指“”的战略方针;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我的积累:①

古文玩味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9—23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①),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②),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马无故而入胡()(2)人皆之()
(3)一年,胡人大入塞()(4)父子相()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