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小题。
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
下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据此完成各题。
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A.东北 | B.东南 |
| C.西北 | D.西南 |
此刻,火车上的游客看到火车正前方,一轮红日正缓缓落下地平线,则此季节
| A.滨州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 B.北半球昼短夜长 |
|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 D.此时尼罗河正值汛期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
| 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
| C.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
|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
2002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
| 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铜价持续高位提升了人们对铜矿的开采热情,世界各矿业公司纷纷提高资源勘探力度,新建扩建铜矿产能。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云南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铜矿的品位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在1%左右),故粗铜的冶炼基地应该布局在( )
| A.铜矿产地 | B.能源基地 |
| C.消费市场 | D.廉价劳动力所在地 |
云南省长期向外输出粗铜,近年来加大了精炼(电解)铜的发展,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升级,能充分利用云南省的优势资源是( )
| A.丰富的劳动力 | B.高端的技术 |
| C.广阔的市场 | D.丰富的水能 |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 B.密 |
| C.中密 | D.稀疏 |
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
|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
|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 月均温差值 |
0.13 |
0.10 |
0.18 |
-0.16 |
-0.13 |
-0.25 |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月均温差值 |
-0.43 |
-0.40 |
-0.20 |
-0.10 |
0.11 |
0.22 |
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
|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
|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
|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