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思。(4)
(1)渔人甚
(2)便还家
(3)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向路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桃花源的美好恰好反衬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请在表格中各填入一个四字短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解读。

桃花源
当时社会
安定和平


赋税繁重
怡然自得

平等互爱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试举一例,请简要分析。(3分)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1)取而疾()(2)与南英辈以时文天下()
(3)为文()(4)无际泰者(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文中“”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用文中原句填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上使外将兵
B.所奉饭者以十数将军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C.王勿遣终守之,弗敢易
D.故不加诛骑千余,数万人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括母上书言王曰此所谓战胜朝廷
B.东向朝军吏足肤皲裂不知
C.吏无敢仰视之念无与为乐
D.王括母先言以是人多书假余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为将时,常打胜仗,不顾家事,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深得将士喜爱。
B.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惜赵王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C.赵王之所以任赵括为将,与他父亲是名将赵奢有一定关系。
D.赵奢父子对待将士不同,对待钱财不同。因为用心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②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文中划线的字。
(1)有仙则 名:
(2)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4)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  白丁:
(7)可以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释下列各句中的划线字。
(1)①无丝竹乱耳  之:
②何陋有  之:
③辍耕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  之:
(2)①无丝竹之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
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1) “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文本细读探究园
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
本文对陋室从那几个方面惊醒描写的,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 “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
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
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
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
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