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参加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陈发和金明各自都在悄悄地准备参赛作品、比赛临近了,他们各自闭门造不出"车",于是便相约在一起,交流创作思路和技能。之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他们终于发明了保护视力的新型节能台灯。该作品参加区级比赛获得一等奖,被推荐参加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大赛。
陈发和金明的发明过程以及获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已整整走过13年。13年间评选出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影响。
材料二: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1996年以来,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20年献血6万毫升。1994年以来,共计捐款12万多元,资助特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方面内容?
(2)在郭明义身上,突出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哪些方面?
(3)众多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4)青少年要化感动为行动,请写出一些具体做法(4分,至少写二条)
北京市民王老先生在广告中看到一家公司可提供“候鸟式养生养老”服务,在免费试住后,他与其他3位老人一起与经营者签订了一份“30天经典养生服务协议”,但在交纳了服务款5万元后,该公司不给开具国家正规发票,也不提供协议中约定的相关附属协议。而在老人们打算查询情况时,该公司变更了联系方式。据悉,这些消费侵权行为多以老年人作为重点侵权对象,他们大多打着“名医”、“专家”讲课或“义诊”等名义高价推销保健品。销售后不开发票,只留业务员电话而不留企业信息。事后消费者往往无法查找销售方。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的3位老人的哪些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
(2)如何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请提几条可行的建议。
据《东方今报》报道,11月14日中午12时许,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高三(2)班的学生何帅,到校园超市买些日常用品,在超市门前碰见了他的初中老同学,高三(3)班的小聂(化名)。看她拿着一兜苹果,就开玩笑说能不能给一个,她顺手拿起一个递给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谢谢,突然跑过来两个学校政教处的老师,问我们在干什么,问完又跑开了。半个小时后,他就接到了学校政教处的通知:让他去办公室……下午,何帅和那名女生就被双双开除,理由是“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
(1)针对报道中的:何帅和那名女生被双双开除,理由是“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你认为这种学校的认识对吗,为什么?
(2)假如让你驳斥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政教处的做法,你会运用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小敏现在变得让父母越来越难理解。她今年13岁,上初二。从小就是乖乖女的她,学习成绩好,听老师、父母的话。可就是这么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开始变了。刚上初一的时候还好一点,也还会按时做作业,按时休息,只是跟父母的沟通没有那么多了。可是到了初二,小敏不仅不跟父母交流,反而对父母说的话感到了极度不耐烦。现在,小敏的父母几乎一天都没法和她说一句话,只要跟她讲话,哪怕只是讲“早点睡觉吧”,她都会紧锁眉头,觉得父母真是啰嗦得要命。到了周末就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父母不能说她,只要父母一说她玩游戏时间长了,她就说父母根本不理解她,还说父母这样干涉自己“简直愚蠢透顶”。每天一从学校回家,就进房间把房门锁起来。小敏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做法可能比较过分,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了,她就是想干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看到父母就会生气。
(1)小敏的变化说明了她正处于什么样的矛盾状态中?
(2)对于青春期的矛盾和烦恼你是怎样认识的?
(3)小敏应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矛盾和烦恼?
“你幸福吗?”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 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时间“幸福”成为媒体热词。我们也有小记者采访了我们的同学:----你幸福吗?有同学说:我有时候感觉特别幸福,觉得自己哪儿都好,好开心呀。但有时候又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会孤独、郁闷,甚至想发火。哎,好矛盾呀,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1)你有没有该同学的这种心理?你是如何认识青春期的这种心理的?
(2)你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帮助同学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更好的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