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A.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公元前452年—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了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
B.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C.调整了国内民族关系 |
D.完全取消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主要是指本次全会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 B.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指出: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人们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到了“文革”的根本错误 |
D.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 |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C.“大跃进”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实行“一五”计划 | D.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