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外交大事记 |
|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
|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
|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
|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
|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 (元) |
工人人数(人) |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据此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是
| A.西方文明的冲击 |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
| C.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 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 |
|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