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 [来源 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

A.土地是唯一的财富象征
B.宗族在古代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D.清代土地公有制缓慢发展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一座座新城”,这句歌词反驶的是()

A.中国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B.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中国开始一五计划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