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苏联已经解体 |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
C.中美关系好转 |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近年来,为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了解,八国集团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并邀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对话。 这反映了
A.实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协商 |
B.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
C.市场经济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改革 |
D.结束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的时代 |
经济学家卡尔·波拉尼认为:“20世纪前半期造成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构想。这种构想通过一条能有效分割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无情的市场逻辑,使商业利益逐渐控制了社会。自由市场原则摧毁了彼此负责的社会关系……最终使市场变成了强权国家的附属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由市场原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源 | B.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主义意识 |
C.经济全球化破坏了人类的公共价值观 | D.市场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劳资关系的条款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集体谈判的权利,也无法提高工资、缩短工时等……他们应工会要求起草了《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年罗斯福签署通过。”这表明美国政府在解决劳资关系问题时
A.注重行政手段的干预 | B.利用了劳资矛盾 |
C.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 | D.侧重于工人利益 |
古巴诗人胡安·克莱门特·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这首诗歌
A.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 | B.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 |
C.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 | 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