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
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 B.提倡自然的人性 |
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 D.强调人的理性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 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北伐战争 | B.台儿庄战役 |
C.平型关大捷 | D.淮海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