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2)依据材料三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5年4月29日连战在北犬演讲时提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请结合国共两党历史上两次合作及其结果的有关史实。写一篇《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历史小论文。 (注意: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史料充分,史论结合。③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④不得超过l00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欧洲
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互相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请回答:
(1)戴高乐总统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为了走向联合之路,西欧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西欧的崛起和联合自强对欧洲、美国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一直都存在着。试从外因方面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有人说,它又是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各方在围绕哪三对矛盾上进行妥协?有人说,它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1787年宪法是怎么解决权力的过分集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选自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2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3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4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汉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年)特旨裁之。——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从秦到元,宰相有何权力?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
(2)宰相制度废除后真的如明太祖所说那样“稳当”吗?若不是,明朝后来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
(3)分析张居正为何“不能逃众议”的原因。
(4)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何区别?这对加强皇权起了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