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理论上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 ,其中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S:土壤有效系数。

地区
Q(105)
T
W
S
江汉平原
4.9
0.6
1.2
0.8
东北平原南部
5.0
0.4
0.9
0. 8
河西走廊
6.5
0.4
0.1
0.7
青藏地区
8.5
0.38
0.5
0.6

材料二 :“中国沿海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a)、
“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图b)。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读材料一可知:理论上每公顷粮食年产量最高的地区是    ;最低的地区是    ,该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在青藏地区发展粮食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2)分析图a,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分)
(3)图b中,东部沿海省市区中,上海市以南地区水土协调度较    (高、低),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
(4)面对国际粮价不断上涨,请对我国应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新疆某区域及博斯腾湖附近水系分布图和洞庭湖区及水系图。

(1)读材料一,概括博斯腾湖和洞庭湖两湖7月较6月水位变化特点并解释变化最可能的自然原因。

湖泊
水位变化特点
原因
博斯腾湖


洞庭湖


(2)目前,图甲中甲地区和图乙中乙地区都有粮食输出。与甲地区相比,评价乙地区发展现代商品谷物生产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材料二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下面两图分别是博斯腾湖湖区湿地耕地面积变化图和洞庭湖区70-90年代主要土地利用净变化图。

(3)读材料二,根据博斯腾湖和洞庭湖湖区近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特点推测其变化各自对两湖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2)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建设我国成“碧水蓝天”中的“碧水”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雪崩是指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就会破
坏积雪的平衡状态,沿滑动面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春季积雪表面融化,是雪崩最易爆发的季节。
材料二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强烈地震引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并对南坡的珠峰营地造成了冲击,埋没了多个营地,造成多人伤亡。(如下图)

(1)分析这次雪崩灾害发生的原因。
(2)为减轻雪崩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甲国的经济走廊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4个领域为重点,为两国务实合作搭建战略框架。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左图为甲国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右图为M、N两城市气候资料。

(1)描述M、N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材料二:R河12~2月流量最低, 3~6月水位上升快, 7~9月流量最大, 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
(2)分析R河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材料三:甲国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
(3)简述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铁路修建后对新疆水果市场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甲国每年能源需求中的三分之一仍通过进口满足,为解决能源短缺,中国与甲国合作在P地建设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发电项目——900兆瓦光伏地面电站。
(4)评价中国与甲国合作开发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9分)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