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草酸是一种重要的试剂。下面是利用草酸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
(1)为证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曾有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0.1 mol·L-1、0.2 mol·L-1 H2C2O4溶液2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预期现象是:
①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
②其中加入     mol·L-1H2C2O4的那支试管中的溶液先变色。
然而实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实验过程颜色复杂,且褪色先缓慢,后逐渐加快;最大的问题是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却更慢。
本实验能否作为课堂实验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宜的条件是怎样的?某校一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表1 试验安排及结果

实验
编号
A(KMnO4溶液浓度/mol·L-1
B(草酸溶液浓度/mol·L-1
C(硫酸溶液浓度/mol·L-1
褪色时间/s
1
3
3
1
336
2
1
2
3
82
3
3
1
3
76
4
1
3
2
133
5
2
3
3
102
6
3
2
2
156
7
2
2
1
300
8
2
1
2
115
9
1
1
1
200

 
应用SPSS16.0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各因素水平的数据处理结果

 
A(KMnO4溶液)
B(草酸溶液)
C(硫酸溶液)
浓度/mol·L-1
0.005
0.010
0.015
0.1
0.5
0.9
6
12
18
平均褪色时间/s
138.3
172.3
189.3
130.3
179.3
190.3
278.7
134.7
86.7

 
(2)由表2可知,三因素中,     的浓度(选填“A、B或C”,下空同)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而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3)由表2可知,当高锰酸钾浓度为     mol·L-1、草酸浓度为     mol·L-1时,反应最快。即因素A、B的较适宜实验条件得以确定。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硫酸的浓度是怎样影响本反应速率的,测得如下实验结果:
表3 不同硫酸浓度下的褪色时间

c(H2SO4)/mol·L-1
18
16
14
12
10
8
6
褪色时间/s
67
83
90
103
129
146
200

 
(4)根据课堂实验的合适时间,可选溶液的褪色时间约为1分钟和2分钟的两份溶液,即此时硫酸的浓度为     mol·L-1     mol·L-1,这也有利于观察这两个反应速率的差异。
结论: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可作为课堂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科目 化学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工业上用NH3和CO2反应合成尿素:
2NH3(g)+ CO2(g)CO(NH2)2(g)+ H2O(g) △H1 =" -536.1" kJ·mol-1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方法能同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尿素产率的是

A.通入氦气 B.缩小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除去体系中的水蒸气

(3)尿素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CO(NH2)2(g)与尾气中NO反应生成CO2、N2、H2O(g)排出。又知:4NH3(g)+ 6NO(g)= 5N2(g)+ 6H2O(g) △H2 =" -1806.4" kJ·mol-1,写出CO(NH2)2(g)与N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某小组模拟工业合成尿素,探究起始反应物的氨碳比[n(NH3)/n(CO2)]对尿素合成的影响。在恒温下1L容器中,将总物质的量为3mol的NH3和CO2以不同的氨碳比进行反应,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4)若a、b线分别表示NH3或CO2转化率的变化,其中表示NH3转化率的是(填a或b)线。
(5)若a、b线分别表示NH3或CO2转化率的变化,c线表示平衡体系中尿素体积分数的变化,求M点对应的y值(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现有一包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粉末17.6 g,使其完全溶解恰好需要200 mL 3.0 mol/L的FeCl3溶液。假设溶液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试计算:
(注意: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1)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常温下,该混合粉末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最多可生成气体的体积。(25℃、101 kPa时,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4.5 L/mol)

计算:
(1)2mol Na2CO3的质量是g。
(2)标准状况下11.2 L N2所含分子数是个。
(3)将80gNaOH溶于水形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4)现有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所含NaCl固体的质量是g。

(本题共14分)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是金属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根据试题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51.某常见二价金属12.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5.04L(S.T.P),该元素原子的摩尔质量为g/mol。
52.39.32g某金属混合物,由12.32g镁和0.25mol另一种比镁不活泼的金属元素A组成,该混合物与一定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4.928L(S.T.P),则参加反应的HCl为mol,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3.由NaCl、NaHCO3、Na2CO3·10H2O组成的混合物157.8g,充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气体温度150℃)依次通过无水CaCl2和碱石灰,两种吸收剂分别增重59.4g和13.2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若等质量的该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S.T.P)L。
54.将一包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一份铝热剂中加入800mL 2.0mol/L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20.16L(S.T.P)。
②另一份等质量的铝热剂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2L 2.5mol/L的盐酸溶液,使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pH=0(假设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没有出现血红色。完成下列计算:
(1)计算该铝热剂中铝与氧化铁物质的量之比。
(2)实验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多少(S.T.P)?

(本题共14分)
铝是第二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用途广泛。
51.将某铝土精矿R(Al2O3、Fe2O3)粉末48.8g加入含1mol NaOH的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Al2O3(s)+2NaOH(aq)+ 2H2O(l)→2NaAl(OH)4(aq)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8.0g固体,则该精矿Al2O3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001)。
往滤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为: 2NaAl(OH)4 + CO2→2Al(OH)3↓+Na2CO3+ H2O,若生成0.5 mol Na2CO3,则生成Al(OH)3mol。
52.有反应Al2O3(s)+ Na2CO3(s)2NaAlO2(s)+ CO2(g)
2NaAlO2(aq)+ CO2(g) +3H2O→2Al(OH)3↓+Na2CO3
若以铝土精矿R和Na2CO3为原料,除得到Al2O3外,还得到“赤泥”,其成分为(金属元素均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Al2O3
Fe2O3
Na2O
质量分数
0.065
0.850
0.029

每1t铝土精矿生产时:得到的赤泥t(精确到0.001,下同);可制得Al2O3t;需要补充购买Na2CO3kg。
53.取a g Al2O3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往溶液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加热、搅拌,冷却后全部溶液正好转化为45.3 g铝铵矾晶体[NH4Al(SO4)2·12H2O,式量:453],则a=
求b的值(精确到0.00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