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将AlCl3溶液蒸发结晶提取无水AlCl3 |
| B.在温水瓶中加入Na2CO3溶液泡浸后加入盐酸能除去内壁CaSO4 |
| C.用饱和的NaOH热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乙酸 |
| D.将Cl2、HCl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NH4+、Al3+、SO42-、Br- |
| B.明矾溶液:K+、C1-、S2-、OH- |
| C.pH=1的溶液:Ag(NH3)2+、Fe3+、ClO4-、NO3- |
| D.能溶解Al2O3的溶液:Na+、Mg2+、HCO3-、SO42-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B.K2O的电子式:![]() |
C.CO2分子的结构式:![]() |
D.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
化学与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B.将秸秆粉碎后还田以提高肥效 |
|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作燃料 |
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人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xA(g)+B(g) 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 容积 |
0.5L |
0.5L |
1. 0L |
| 温度/ |
T1 |
T2 |
T3 |
| 反应物 起始量 |
0.5molA 1.5 molB |
0.5 molA 1.5 molB |
2.0 molA 6.0 mol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8
C.l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025mol·(L·min)-1
D.T1℃,若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1.5molA、0.5molB,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5%
室温时,向2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不断滴人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滴定过程中,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c( CH3COOH)>c( Na+)>c( CH3COO-)>c( H+)>c( OH -) |
| B.b点时:c( Na+) ="c(" CH3COO-)>c(H+)="c(" OH-) |
| C.c点时:c(H+)=c(CH3COOH) +c( OH-) |
| D.d点时:c(Na+)>c(CH3COO -)>c(OH-)>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