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云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体现了( )
A.“物”与“境”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都是“物”在相对静止下的表现 |
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境”与“物”的绝对对立 |
C.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
D.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
从本质和内容看,意识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人脑特有的机能 |
C.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D.世界的本原 |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句话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如今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可见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5.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下列观点体现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D.气者,理之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