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 B.a ~ 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 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
|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
| D.控制种群数量在d ~ 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杂合的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后代(第二代)相同基因型老鼠继续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为(假定每对老鼠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
A.40% B.44.4% C.66.7% D.75%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A.1︰1 | B.2︰1 | C.3︰l | D.8︰1 |
某种生物只能产生四种等量的配子ORS、Ors、oRS、ors,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为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A.图①、图④ | B.图③、图④ | C.图②、图③ | D.图①、图② |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l∶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
| 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D.“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