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二)  金·元好问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①。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②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③。
① 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此处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② 饭山:出自《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③ 鲁连:指鲁仲连。战国齐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后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请根据诗意推断,第十二首评论的诗人是        ,第十五首评论的诗人是        。
这两首诗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元好问对两位诗人的评价,请你结合诗句分别谈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一)
晁补之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② , 抢雨入盘门③。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④楚魂。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震泽:太湖的古称。③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④閟(bì):掩蔽。
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宋中①耿湋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简要解说诗歌最后一句“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景物描写上的相同点和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古代诗歌阅读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赋得暮雨送李胄
李白韦应物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指岸边。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
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