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糵,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咸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选自《聊斋志异•酒友》)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不中资,而饮耽:沉溺,爱好而沉溺其中。
B.覆衣臂加:放上
C.登榻曳:拉
D.院后有窖藏,宜之发:发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狐生“报德”的一项是
①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②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
③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        ④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⑤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⑥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A.③⑤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⑤

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车生虽然家里生活不宽裕,但他非常爱喝酒,而且因酒结识了狐生。
B.狐生喝了车生专为他准备的酒就醉了,而且就睡在车生的旁边。
C.狐生为了感激车生,多次指点车生,告诉他生财之道。
D.车生与狐生关系非常好,但车生死后,狐生再也不来车生家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
(2)我癖于曲糵,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
(3)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元 略
略生( )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
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 )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剑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朕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 )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
比略始淮,明帝拜略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著,内润外朗,兄弟伟如。既见义亡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
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
(选自《洛阳伽蓝记·追先寺》,有删节)
【注】①岐嶷:形容幼年聪慧。②洛中:指北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规不,衅起同谋就:成功
B.又宣城太守除:授予官职
C.比略始淮济:渡,过河
D.进尚书令寻:找寻,摸索

将文言文虚词填入下列句中括号,正确的一项是()
⑴略生()岐嶷,幼则老成。
⑵()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
⑶作五言诗赠()百余人。

A.⑴而⑵乃⑶者 B.⑴乃⑵乃⑶之
C.⑴而⑵因⑶之 D.⑴乃⑵因⑶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略嫉恶如仇。独揽朝政的元乂暴虐地杀死了辅政大臣后,元略与哥哥元熙打算举义兵追究元乂的罪行,但没有成功。
B.元略十分谦虚。在与萧衍的交谈中,他说北魏人才众多,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可多到用车子装、用斗去量,无法数清楚。
C.元略有才学,有政绩。他广博通晓各种书籍,学问渊博,回到北魏,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
D.元略念家重感情。在梁朝做高官的他,完全可以不必回到北魏,可是他念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还想和活着的人叙旧,还是决定回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3)言论动止,朝野师模。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鸿门宴》中的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行李之往来
C.持千金之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C.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D.击沛公于坐:趁机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亚父者,范增也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者有小人言③常身翼蔽沛公
②秦遇将军,可谓深矣④敢烦执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共12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本图宦达,不名节矜:自夸
C.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与“厚”相对。
D.诏书特下,臣郎中拜:授给官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州司临门,急星火 D.况臣孤苦,特尤甚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11.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先提出古代君王的政治纲领是“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就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B.第一段李密还写到了曾“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以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也无不事二主之心,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获得他的同情。
C.作者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果决地摆明了自己的意愿,可谓有理有据,情真语切,而水到渠成。
D.为了不让朝廷利用臣子的职分是应该“尽节于陛下”,再向自己施加高压手段,作者
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使“报养刘氏”能够实现。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
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
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
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
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征君传(节选)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东林诸君子为党——目:示意,暗示 B.次第死厂狱——次第:依次
C.以国子祭酒——征:出征,征战 D.此名在天下——用:任用,起用

下列各项,全都能证明孙征君“好奇节”的一组是:()
①倾身为之②奇逢密上书承宗③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④彼自乐处隐就闲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⑥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孙征君与鹿正、张果中勇敢地同魏忠贤斗争,不惜牺牲,因而被人们称为“范阳三烈士”。
B.孙承宗因为孙征君的上书,想进京面圣,从而弹劾魏忠贤,不料却被魏忠贤暗杀在半路上。
C.孙征君学问好,品德高,很多人都愿意向他求学,因而他所住之处自然地形成了村落。他死后黄河南北的学者都在百泉书院祭祀他。
D.到了清代,孙征君担任国子祭酒,虽然朝廷上下对他十分敬重,但孙征君在短短时间内,还是坚决请求辞职。

翻译下列句子
(1)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2)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六处,多断无分,3分)
莆田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往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余,花大如掌。自是所画益奇变。
——《荒鹿偶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