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①,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②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③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妄通宾客   胡乱      B.时吐谷浑寇边   侵犯
C.及上祠太山还   祭祀    D.恶其殷盛   殷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
B.熙乃晓谕之 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C.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D.沧州吏民恐其迁易 我辈其可违乎
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   
①寻授都督,转复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②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氏《国语》, 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 【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 彼固有所逼引,而 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 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 【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 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概于圣

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烂

⑥抑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

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深闳杰异

《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

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认之者不塞则惑

②吾无取乎尔也

(5)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 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