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道人问真
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作者苏轼。 |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
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B.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C.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D.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3分)
②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于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所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 济:渡河 | B.邃乘舰径造桥侧造:建造 |
C.吾又不可逆逆:推却 | D.在军疾笃笃:严重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 |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 |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 |
将原文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课内翻译。
(1)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 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ò②绐(dài ):欺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 |
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 |
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 |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因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 |
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破,以典为裨将军——裨:副贰 |
B.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
C.进、典、辽皆素不睦——素:平素 |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使┅┅逃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将谋略之才的一组是() ( 3分 )
①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③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⑤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⑥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负责运送军粮的李典与程昱被高蕃阻断水路,李典等未按太祖指令转走陆路,果断渡河击败高蕃,打通了水路。 |
B.李典随夏侯惇阻击刘备时,夏侯惇不听李典劝阻,受刘备引诱,误中埋伏,多亏留守的李典率部及时施救,刘备望见救兵赶到,这才撤军。 |
C.李典伯父李乾在世时,即与宗亲宾客数千人定居乘氏,后李典为替太祖充实郊野地区,主动申请移民魏郡,并最终率宗族一万三千人移居邺。 |
D.李典年龄虽小,但在军中被奉为长者,与他的道德修养、处事作风不无关联,如合肥一战,他大公无私,主动请战,与张辽并力击退孙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2) “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文言文阅读
晏 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罢知宣州,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拜参知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接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更治。徙陈州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属:写作 |
B.援笔立成援:拿 |
C.忤太后旨忤:违反 |
D.尤工诗工:工整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晏殊刚正率直的一组是()
①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②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
③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④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授诸将
⑤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⑥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
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渭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
D.晏殊在外遭贬期间生病,后来回京治病。这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2)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