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90-2009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化轨迹(我国几何中心位于104.90E,36.2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90-2009年间
| A.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北 |
| B.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
| C.人口重心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移动幅度 |
| D.经济重心一直在向东南方向移动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助于缩小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距离 |
| B.人口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
| C.2004年后,经济重心西移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
| D.2007年后,人口重心西移是因为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 |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图A和图B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题。
如果在图A和图B中的a、b、c、d四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是
| A.a河 | B.b河 | C.c河 | D.d河 |
在b河中逆水行船,仅从节省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
| A.靠近河中心航行 |
| B.航道最深处航行 |
| C.靠向逆水的右岸航行 |
| D.靠向顺水的右岸航行 |
当图A中的甲、乙城市同时迎来日出时,关于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甲市观赏夏翠美景的游人云集 |
| B.乙市冰封河面,雪景迷人 |
| C.丙市气候凉爽干燥 |
| D.丁市居民正在午后观看足球比赛 |
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光照图,AB为某一纬线,AC为晨昏线,BC为经线,∠BAC=70°,此时A点地方时为12时,且太阳刚好处于地平线上。据此完成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3.5°N,120°W | B.20°N,60°E |
| C.20°S,120°W | D.20°S,60°E |
此时,赤道上,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白昼范围是
| A.120°W—0°--150°E | B.150°E—180° |
| C.30°W--0°--150°E | D.30°W--120°E |
此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A.A地昼渐长夜渐短 |
| B.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 C.从波斯湾开往东亚的油轮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行驶 |
| D.我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正午桅杆日影朝南 |
下图中F为某经线上一点,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据此完成题。
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当角θ、ω相差16°时,则F点纬度为()
| A.16°N | B.32°N | C.74°N | D.82°N |
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ω之差小于16°时,F点的纬度范围为()
| A.8°N—8°S | B.16°N—16°S | C.74°N—74°S | D.82°N—82°S |
右图中,实线表示一段纬线,虚线表示晨昏线,据此回答题。
图示纬线所在地区的陆地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苔原带 |
若图中两线逐渐接近并相切于P点,且Q点正在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 B.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
| C.南昌昼长渐长 | D.北京昼长夜短 |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题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流 | B.自西南向东北流 |
| C.自西向东流 | D.自东北向西南流 |
若X数值为500米,则图中A所在地海拔为()
| A.300米<A<400米 | B.400米<A<500米 |
| C.500米<A<600米 | D.A>6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