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41年,与郑和齐名的宦官亦失哈率船队首登黑瞎子岛(位置见下图),并设立了一个驿站——“药乞站”,以连接中原、辽东和黑龙江下游地区。历经沧桑,黑瞎子岛西侧于2008年回归,也给抚远地区带来了开发热潮。回归以来,抚远政府围绕黑瞎子岛,做了一系列规划(如下图所示)。
(1)试分析抚远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黑瞎子岛成为黑龙江流域最大江心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黑龙江的水文特征。
读某区域等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简述40ºN沿线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处干燥度较大的原因。
(3)简要评价图中乙处发展灌溉农业的自然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材料三乍得湖流域图
(1)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
(2)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乍得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试分析其为淡水湖的原因。
环境保护
我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并绘制了学校周边的简易地图。该小组考察时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污染进行治理。
(1)分析图中学校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有哪些。(4分)
(2)依据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对该工厂提出合理化建议。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环境署于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每年的12月29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2001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
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08年,它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
材料三
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我国十分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积极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外来入侵物种问题谈判,切实履行《公约》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决定,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了大量工作。
(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危害?
(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旅游地理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全长854千米,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目前, “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下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
(1)简述 “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