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以及印度矿产资源、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印度的人均耕地逐年下降,1960年为0.21公项,1999年已成为0.10公顷,减少了一半还多。预计到2050年,人均耕地只有0.07公项。40年来,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倍,但人均粮食增长量只有35%。
材料二 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1)从材料可以看出,目前印度在人口、耕地、粮食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是什么?
(2)除印度以外,你还知道亚洲的哪些国家人口超过1亿。(写出2个)
(3)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其发展类型属于____________指向型。
(4)分析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底~2月初,阿德莱德经历了一百年来罕见的酷暑高温天气;同年6月加尔各答附近也出现近50℃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材料二: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投资在印度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澳大利亚(图a)和印度(图b)略图
(1)试分析阿德莱德和加尔各答两城市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3分)
(2)分析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
(3)分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3分)
(4)分析促使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大量移民迁往澳大利亚对迁入地有何影响?(5分)
读下列有关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材料三广州港地处珠江入海口和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地带,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东江、西江、北江在此汇流入海。广州港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广州古港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的主要自然条件有哪些?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哪些?
(2)河口地带往往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对比材料一中两个区域,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同是河口地带,在珠江入海口附近形成了大的港口而黄河入海口附近则没有形成。
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国内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2011年6月30日,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乘高铁出行已是国人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2011年7月23日浙江温州发生了动车追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为高铁的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人们对中国快速发展高铁的深入思考:中国大力发展高铁意义何在?
材料一: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图(2006年),图中数据为各种能源产量所占百分比
⑴受高铁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铁路运输与该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的优点
⑵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结合材料一,试从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分析我国大力发展高铁的战略意义。
⑶有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机车、动车及零部件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铁出口表明,中国找到了新的经济支撑点,培植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中的地位,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了我们那些启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对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1)2000-2010十年间人口增长约为:______ ﹪从人口增长模式看属______________,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中国公布的人口普查报告印度媒体的反应中透着几分"窃喜",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让印度媒体“敏锐”地找到了经济“赶超中国”的突破口;俄罗斯媒体则羡慕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分析印度和俄罗斯媒体态度的缘由。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 ,乙图中的N河是 。
(2)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3)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