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近10年来,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l)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到1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直辖市除外)主要有___、___和___。(3分)
(2)甲、乙地区水土流失共同的形成原因有___。
(3)乙地区防治水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
该图为北京时间10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C处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刻,A处是________时,D点是________时。
(3)D处日出是________时,B处日落是________时。
(4)D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这天是________节气;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节气是________。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 、 、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 。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 和 ,B地的地方时是 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 。
(6)图中A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该地阳光照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
C.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 D.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7)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项选择)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且此半球是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的经度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4分)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6)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读图,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 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