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充满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回忆与向往。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爆发。从苏丹红到毒牛奶,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绝育黄瓜……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谈吃色变。网友调侃,不把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吃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此言虽是玩笑,但这个玩笑中却充斥着浓郁的无奈与悲凉。
食品安全堪忧,谁之过?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所写内容必须与材料相关。(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的滋味(横线上填入一项兴趣爱好)
伴我成长(横线上填入一项兴趣爱好)
乐在其中(题目中的“其”指自己的某个兴趣爱好)
我与有缘(横线上填入“诗歌”、“音乐”、“篮球”、或“花草”等词语)
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
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何以又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
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