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定温下,将C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在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A、B、C表示)。
(4)在t1℃时,将25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一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上述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③.
(2)若实验室以KMnO4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O2,应选择(填写编号)装置进行组装.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填写编号).
A.发生装置相同 |
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
(4)为了更好地制取CO2气体,有同学将B装置改进为F装置.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5)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中出现了一处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能否用铁丝网来代替铜丝网(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该装置是通过控制反应.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如下表: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2g放入烧杯中,加入25℃、100g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NaCl)和纯碱(Na2CO3),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当地居民常说的“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涵义是
。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表是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
25 |
50 |
95 |
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g |
0.17 |
0.95 |
6.8 |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2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可采用三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