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

(1)第一小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当他们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时,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第二小组同学取了等大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片,放在薄铜片两侧,用酒精灯在铜片中间加热(如图丙所示)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探究了灭火原理(如下图)。其中与其他三项灭火原理不同的是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聚乙烯塑料;⑤氯化钠,请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
(2)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3)用作工业原料,可用来制取氢氧化钠、盐酸的是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4)小虹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能复燃。重复多次操作后,木条不再复燃。 据此,小虹提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即可证明瓶中氧气装满的结论不可靠”。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填“”或“‚)反应更剧烈,可知金属Mg比Zn更活泼。
(2)实验B: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下图可表示该现象对应反应的微观实质,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NaOH、HCl溶液中的四种离子,乙与丙结合为水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现有下列化学式或微粒符号:①2CO、②Ca2+、③2H、④O2。其中,“2”表示2个原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表示每个微粒带2个单位电荷的是_______。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

A.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
㈠小琴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

(1)上图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一种是(填序号);
(2)上图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3)图中变化②可由自然界中最要的变化之一来实现,该过程是植物的作用;
(4)写出实现变化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㈡下图是小燕同学归纳的有关铁的转化知识关系图:

(1)小燕认为,转化①是铁生锈,请写出防止铁生锈蚀的一种措施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小林欲通过加入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来实现反应③,请你帮他写出其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