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义和团运动中 |
C.辛亥革命中 | D.新文化运动中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 |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
C.宣传社会革命 |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 |
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 B.唐代三省长官 |
C.明代大学士 | D.清朝军机大臣 |
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