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为此他收集了当时中英双方军队的相关资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清军 |
英军 |
武器 |
清军使用刀矛弓箭和鸟枪,刀矛弓箭手和鸟枪手比例约是5:5;鸟枪的原型可追溯至1548年的(明嘉靖二十七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清军使用的火炮,如同其鸟枪,可以追溯至明代。至鸦片战争,火炮使用的年限大多已经很长,清初铸造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前明遗物。 |
英军使用两种军用枪:一是伯克式前装燧发枪,枪长1.16米,射程月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约在1800年后装备部队;二是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约在1838年起陆续装备部队。 英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与机理与清军差不多,但制造工艺先进,质量好,有瞄准器具,射击范围广,射程远,射速快。 |
火药 |
清军制造的火药仍按照明朝末年配方,主要凭借经验的层积,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 |
英军制造的火药,按照1825年黑色火药最佳化学方应方程式,反复实验确定最佳配方,由近代工厂生产。 |
军舰 |
清军水师舰船有数百之多,基本特点是船的吨位小,船上安炮少,任务不是出海迎敌,而是近海巡缉,守卫海岸。 |
英国海军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质风帆动力,只有少量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军舰较大,吨位从百余吨至千余吨,火炮较多,从10至120门不等,机动性强。 |
兵力 |
清军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80万,战争期间抽调到前线作战的兵力达10万人。 |
英军正规军月14万,国民军约6万,总兵力达20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兵力约7000人,后增兵,最多时达2万人。 |
——据《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有学者认为,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洋枪洋炮”出现在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概括英军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请从非军事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茅海建先生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试分析其原因。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历朝统治者都很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 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2)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墨子·非攻》
材料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有:“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强迫战败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并成立了国联以维护和平;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取缔了纳粹等法西斯组织,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革,并成立了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以及该条约对二战爆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在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方面,二战后的举措和一战后的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随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材料三: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 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列强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两种势力对第三种势力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
马克思指出:“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
年份 |
事件 |
1815 |
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到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 |
1838-1839 |
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 |
1841 |
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 |
1845 |
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 |
1846 |
议会废除谷物法。 |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维多利亚时代·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
材料三 1982年宪法的颁布,伴随它的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的彻底抛弃和“人治”治国弊端的痛苦反思。与1954年宪法一样,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民主,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
1954年宪法只在最初的三年之中具有实效……1982年宪法作为现行宪法一直发挥实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宪政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修改完善,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及2004年的四次修宪,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法治的治国方略、并将人权保障载入宪法,更加符合宪政的发展规律。
——宦吉娥《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实效差异的文本视角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旧法令的废除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实践结果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决定法律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五载有一种“指南鱼”的制作方法。……12世纪初朱彧著《萍洲可谈》,其卷二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赵汝适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在军事圈内,科技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着……1880年时的原始蒸汽船和部分铁制战舰许多还带有帆,而海军却已进步到了使用巨大的油力无畏战舰。它载有武器,能在20英里外发射炮弹,时速超过了20海里(巡洋舰和驱逐舰能达到30海里的速度)。配备无线电后,海军可在全世界控制和部署战舰。到一战结束时,潜艇、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引进,标志着影响海战结果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材料三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讲话(2012年12月7日)
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2014年2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南技术在宋代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简述15世纪以后指南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新成果已经用于战争?对于由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式武器装备,有人认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也有人认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你赞成哪种观点?试以20世纪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互联网技术是哪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面对互联网这一世界潮流“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