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察举制的弊端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地方无选官权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