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 B.创办经济特区 |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D.建立上海自贸区 |
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
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
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 |
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
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 |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资料中增加了令狐、拓跋、鲜于、约翰、史密斯等新姓氏,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意味着上海()
①增进了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②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③接待了许多外国游客④出现了涉外婚姻现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
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1984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政府的举措()
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