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
B.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影响 |
1927年到1937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
C.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的建立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与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1854年茶叶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2.8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12.5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应了()
A.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
B.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逐渐取得优势 |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
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曾说:“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换,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
B.政府注意保护商人的利益 |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当时商品经济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