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诰谕截图。它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旗帜鲜明地举起反侵略旗帜 |
| B.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 |
| C.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
| D.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大局已定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段演说出自()
| A.斯大林 | B.丘吉尔 |
| C.杜鲁门 | D.马歇尔 |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
|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
|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
“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副对联主题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问题 | B.香港回归 |
| C.澳门回归问题 | D.“文华大革命”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