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 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 B.礼乐与法制并举 |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
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日元 | B.欧元 |
C.法郎 | D.马克 |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 B.农业合作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教育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