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旅游地理
古“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两千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沿古“丝绸之路”旅游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4分)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等温线为________(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__________,主要受______________(地形区)影响;F处气温偏_________,主要受___________(地形区)影响。
(2)结合图示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链条。




(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份额进一步减少;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_____________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如果不及时调整_____________,山西省经济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说明,绿洲植被可以 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E, F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填字母)。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1~5表示岩层由老到新)

(1)从地质构造分析:A处是,B处是
(2)从地形形态看:A处是:     ,B处是    
(3)从地壳运动的类型分析,A、B两处是地壳的    运动形成的,C、D两处是地壳的     运动形成的。
(4)与C地质构造相同的我国著名地形区是,与D地质构造相同的我国两座名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