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上的抗原物质---凝集原决定,如A型血的人有凝集原A;B型血的人有B凝集原;AB型血的人有两种凝集原;O型血的人没有A、B凝集原。凝集原是由9号常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其中IA、IB对i为显性, IA、IB共存时为AB型。最新研究发现血型还与19号常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h基因频率在中国人中极低,其控制原理如左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推断:hhIBIB的表现型是       ;人群中A型血的基因型有         种。
(2)有一个家系如右上图所示,已知Ⅱ3个体基因型是HH,那么代Ⅱ4个体第19号和9号常染色体上决定血型的基因型是             。
(3)假如夫妇两人的基因型均为HhIAi,理论上他们的后代的血型及比例是     ,其中A型血后代中与父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是           。

Ⅱ.绞股蓝细胞中含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可以合成一种抗TMV蛋白,叶片对TMV具有抗感染性。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TMV的感染会导致大幅度减产。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TMV的烟草,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科学家首先从绞股蓝细胞中提取抗TMV基因转录的RNA,然后合成目的基因。图中过程①表示      ,获得的DNA必须在两侧添加     和终止子,还要添加       酶能识别切割的碱基序列。
(2)由图分析,在过程③构建的重组Ti质粒上应该含有的标记基因是       基因,重组Ti质粒导入烟草体细胞的方法是       
(3)在过程⑤培养基中除含有卡那霉素及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添加       ,以保证受体细胞能培养成再生植株。
(4)过程⑥可采取          的方法,检测植株是否合成了抗TMV蛋白。在个体水平的鉴定过程中,可通过       的方法来确定植株是否具有抗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
编号
植物种类数(种)
simpson多
样性指数
薇甘菊
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从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 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 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 kg薇甘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5-11-8所示。
甲放牧草地
乙割草草地
图5-11-8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__呈增加趋势。
(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______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_______关系发生改变。
(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5-11-7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11-7湿地剖面示意图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b)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________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包括HSP60、HSP90等多种蛋白质),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其中HSP60的功能如图1所示,有一些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有助于加强机体的免疫,热休克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1图2
图4-10-7
(1)据图1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
(3)要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并纯化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V主要侵染图2中的T细胞,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HIV通过细胞表面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CD4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是HIV在红细胞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研究得知,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多,给我们研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药物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机体受到高温刺激时,细胞中的HSP迅速地被诱导合成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