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 编号 |
植物种类数(种) |
simpson多 样性指数 |
薇甘菊 覆盖度(%)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从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 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 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 kg薇甘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标记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此方法为 ,适用于 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 。
(3)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 ,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栖息空间和 。
(4)发现由于合理保护,此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 ;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8分)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细胞①为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免疫相结合。
(3)右图细胞为,它直接是由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该细胞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合成场所为[ ]。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注: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试剂,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60℃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 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 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
实验结果: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既提高了产量,又有了安全保障。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上述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 (至少三个)。
(2)一般情况下,良种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请举出一种可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_____________。
(3)图中①一般经_____________处理可以得到③,在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a过程细胞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4)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时期的_____________细胞将发育成幼体的各种组织。
(5)③到⑥体现了_____________。要实现⑥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①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
(6)在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中,源自不同生物的DNA之所以能够重组的原因是:;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都能成功表达出相同的产物,其原因是:。
图甲表示在相对封闭的大棚内,番茄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乙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番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分析:
(1)图甲中C点代表上午10:00,E点代表中午12:00。C~E时间段中,该植物吸收的CO2量约为mg
(2)图中如果在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F两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3)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甲中J点向_____ (上或下)移动,G点向____(左或右)移动。
(4)影响BC段变缓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5)当罩内的CO2浓度位于图乙中B点时,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的图
表示。
(6)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