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苏轼《放鹤亭记》有删节)
①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②陂(bēi):水田。③傃(sù):向,向着,沿着④挹(yì):通“揖”,作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4)故名之曰“放鹤亭”(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然起行②大道之行也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①作亭于其上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亡其国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
译: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习射(少年时) B.鞍马(买)
C.长而精(更加) D.男装(穿)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皆次当()()建奇功
区别一词多义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益信(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文中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阅读理解
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子,即_________自谓,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
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
②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
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①尚且为了大家
②尚且变成一般人
③将要成为一般人
④尚且是一般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