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围绕“ ”字来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的气势。
(2)诗歌的最后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①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②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注】①本词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时所作。②子规:杜鹃鸟。③黄鸡:白居易诗有“黃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上阕所描绘的景色有怎样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呤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说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的妙处。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什么哲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村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