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省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2)结合材料, 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该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
(3)有人认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摒弃传统习俗”。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某国有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经营者主动寻求由效益好的某汽车制造厂实行兼并,兼并两年后,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倍,实现扭亏为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化公司、南化公司、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
材料三: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等,他们通过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有什么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公司企业应如何搞好生产经营。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20分)

请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0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特别集中:地震、洪灾、旱灾。每一次灾难来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材料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璀璨深邃的文化,四大发明、昆曲、古琴、武术、飞天……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让世界惊叹!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7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