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季,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其中NOx、CO、SO2是主要污染性气体。
I.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是导致汽车尾 气中含有NO的重要原因之一。
(1)有人欲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2NO(g)=N2(g)+O2(g)能较快进行以达到除去NO的目的。你认为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填“能”或“不能”)。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10L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①根据土表数据计算0~4s间用NO表示的平均速率v(NO)= ;达到化学平衡时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5~6s时,若K增大,5s后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或“减小”)
③在5~6s时,若K不变,以上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原因可能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降低CO2浓度 D.升高温度
II为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里是否有SO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绝热环境下进行了定量实验探究。探究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
(3)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等质量的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的SO3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SO3 (填“多”或“少”),原因可能是 。
A.纯氧中氧气浓度高,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B.化学反应
C.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不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D.3g硫在纯氧中燃烧比3g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不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 8分 )向200mL 6mol·L-1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CaCO3,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OE段的反应速率为v1,EF段的反应速率为v2,FG段的反应速率为v3,则v1、v2、v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填字母)。
A.蒸馏水 | B.氯化钾固体 | C.氯化钠溶液 | D.浓盐酸 |
(3)加入CaCO3的质量为。
(4)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则EF段用盐酸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Cl)==。
有效地利用现有新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重视。
(1)工业上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0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 H3COC(CH3)3分子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填写编号,多选不得分)
①>C=0 ②>C=C< ③ ④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甲烷。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其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km/h行驶了40km。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4)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写出其中的一个)
(10分)原子序数之和为16的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X、Y、Z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已知B分子组成中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一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X位于周期族
(2) 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 用电子式表示B的形成过程:
(4) B与C的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
(5) C与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A的化学方程式
(10分)(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一种物质。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②D与T;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②
CH2=CH2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①反应类型
②反应类型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6。已知X、Y和Z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I3 |
I4 |
X |
496 |
4562 |
6912 |
9543 |
Y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Z |
578 |
1817 |
2745 |
11578 |
(1)X、Y、Z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原因是。
(2)W元素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金属元素,如人体内W元素的含量偏低,则会影响O2在体内的正常运输。已知W2+与KCN溶液反应得W(CN)2沉淀,当加入过量KCN溶液时沉淀溶解,生成配合物,其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
①W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②已知CN—与分子互为等电子体,1molCN—中键数目为。
③上述沉淀溶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