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1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即素轻侮中国之法国巴黎朝报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这表明

A.列强欲抛弃清政府以寻找新代理人
B.西方国家对辛亥革命持严守中立态度
C.列强在外交上倾向于支持辛亥革命
D.西方社会舆论对辛亥革命持同情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
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

陆南泉在谈论苏联经济时说:“落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用集中的方式来整合它的资源,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落后地区,但是这个过程也存在很多弊端和潜在的问题。”作者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的改革

阅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A.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B.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东西半球平等的交流 B.欧洲工业文明的到来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上述措施

A.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
C.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D.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